在温暖的开满鲜花的五月的日子,在母校即将迎来50周年华诞之际,闲暇之余,总想记录点什么,留下点什么。想记录的东西太多,母校之于我不仅承载了我半生的记忆,更承载了我青春的印迹,我爱她,犹如我的生命。
1979年的秋天,我们一群怀揣着航空梦想的初中毕业生慕名考入了长征航空工业学校(227平台皇冠前身),成为恢复考试招生后学校第三届学生。在这里我们度过了四年紧张而充实的学习生活。从15岁的懵懂少年到而今已过天命之年,值得感怀的太多……而我最想记录和感谢的是在我青葱岁月给予我作为航空人品格和本领的我的航校的老师们。
张云路老师,教我们7902班的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课老师。记忆中的张老师,高高的个子,炯炯有神的目光,讲一口纯正的普通话。听了张老师的课,我第一次发现原来看似枯燥的专业课可以讲得如此精彩和出神入化,同学们都被张老师的课所吸引,个个不自觉全神贯注,倦意全无。在张老师的引领下,我对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印象最深的是张老师的复习课,一张联络图将本门课的重点和知识点串联起来,让我们找到了课程的经脉和灵魂,考试变得轻松和容易,记得期末是采取口试的方式,大部分同学都取得了优秀的成绩,第二学期课程考试还有同学考出100分的满分。多年后同学们相聚时,谈到张老师还佩服不已。
蔡雨林老师,我们的机械制图课老师,一位教学严谨而又慈祥的老师。虽然他离开我们已近10年,但蔡老师高大的形象和音容笑貌还那么生动地浮现在我的脑海。识图对我们十几岁的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是一个挑战,蔡老师的课常常伴随教具的演示,帮助我们理解,手把手教我们画图,把荣融同学的制图作业在班上展示,引得同学们你追我赶地画图,甚至比线条的粗细、颜色的深浅……看到自己完成的制图作业就象在欣赏一幅艺术作品一样。那时练就的制图本领让成航学生在工厂同行中获得很好的口碑。
刘荣生老师,我们的数学课老师。他个子不高,但人很精神,讲课很生动,有特点,同学们对数学课也很感兴趣。记得当年刘老师家住城里,孩子很小,爱人身体不好,但刘老师经常背着孩子,骑着自行车坚持来校辅导我们晚自习,他让我们看到了作为一名老师的敬业精神和工作态度。刘老师给我们打下了良好的数学基础,当时同学们不仅能解数学难题,有的同学还能推导数学公式。
刘湘云老师,我们班最后一任班主任老师。她和蔼可亲,她除了教我们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课外,还象慈母般地关心和帮助我们成长。同学们有什么心里话都愿意给她讲,遇到什么难事都找刘老师解决,大家都亲切地叫她为妈妈老师。那时候学校规定学生不许谈恋爱,但处于青春期的同学总有一些情感的悸动,刘老师没有横加干涉,而是正确引导,她的爱心帮助让我们顺利度过了那个青涩懵懂的季节。
以上几位老师只是我们7902班老师的代表,也是当年成航教师的代表。我们都庆幸来到了一所要求严格,治学严谨的好学校,有一批来自航空企事业单位、航空院校、军工企业和部队的好老师,他们深受军队文化和航空精神的影响,他们热爱学生,教书育人,德技双馨。
2013年的金秋十月,我班举办了毕业30周年同学会,同学们特意邀请了能邀请到的老师参加。刘湘云、潘宇明、顾必忠、龙德成、张光宇、唐永顺、卢兴生、张云路、刘荣生、杨宝军、毛明久、邓光等十几位老师应邀出席,时过30年,虽然岁月改变了彼此的容颜,但是浓浓的师生情谊依然如故。
毕业30年多年,同学们早已成为了航空企业或其他行业的技术骨干、总工程师、厂长经理……我本人留校工作至今,与成航结缘36年,一直学习、工作、生活在此,有幸聆听母校的教导,见证母校的发展,与母校共成长,认真做人,踏实做事,从一名辅导员成长为一名中层干部,走出了自己无悔的人生。是成航的老师、是母校成就了今天的我们。在此一并向我的老师们致敬!回忆我们的老师,回想我们走过的路,暮然回首,原来有一种精神在潜移默化地引领着我们一代代成航人前行的方向,那就是 “航空报国,追求卓越”的成航精神。
在喜迎母校50周年华诞之际,我还想起了已经仙逝的恩师:李军正老师、戈连仲老师、蔡雨林老师、冯义福老师、高治平老师。愿你们在天堂安息!学生会永远记住你们!
愿成航精神永远传承!祝母校明天更加美好!
227平台皇冠党政办
李晓梅(原7902班学生)
2015年5月1日